2021臺北街角遇見設計・厚臺北|街角微改造
14 min readNov 1, 2021
展出地點|中正同安・中山雙連
展出日期|2021/11/5–2021/12/5
歡迎來到厚臺北・街角微改造的世界,讓我們走訪城北城南,一同用文學探尋城市紋理,感受不一樣的「厚臺北」。
厚臺北|策展論述
2021臺北街角遇見設計,以「文學」為引,以「厚臺北」為策展主軸,邀請七組不同領域的設計師、藝術家,在中正同安、中山雙連兩處挖掘「城市的曾經」,透過設計與創作的手法,將城市空間深藏不露的魅力與故事,展現在你我日常生活的街道當中,讓大家可以藉此了解許多看起來樸實、平凡的街道,其實都很有「厚度」。
街角微改造|中正同安|展品介紹
① 記憶切片
本次創作以「重現舊日風光」為出發點,視角從新店溪畔出發,跨越河堤的高牆,行經紀州庵歷史建物,再走進文人的書房。三個分割畫面,像是同安街區不同年代的橫切面,百年的時光在此層層堆疊起生活的厚度。
.1928 年描繪日據時期新店溪畔的水岸風光。「貸船」為日文中「船舶租賃」的意思,遊人們在屋形船上歌唱宴飲,或是租個躺椅、聽音樂、喝小酒、吃烤魚,這是當時臺北人相當流行的娛樂活動,騷人墨客,絡繹不絕。
.復刻文學刊頭:藍星詩刊1950年代左右,由詩人余光中等人成立的現代詩歌文學團體「藍星詩社」,是戰後臺灣三大詩社之一,覃子豪、鐘鼎文、羅門、蓉子、夐虹等著名詩人皆屬此派,是一形式較為自由,帶有文學沙龍色彩的團體。曾陸續出版《藍星詩刊》、《藍星詩頁》等刊物。
.1938 年平松家料亭外滿是酒旗與燈籠,顯見當時的繁華與熱鬧,從新店溪畔有條小橋能跨越提防直接進到料亭的二樓。貴賓們可在此稍作休息梳洗,再好好享受美味的晚宴與藝伎歌舞表演。可惜的是三層樓的主屋已在1994年燒毀,現存的古蹟為當時依主屋而建的「離屋」。
.復刻文學刊頭:純文學月刊1967年,編輯暨作家林海音創辦《純文學》月刊,並擔任發行人及主編,以「純文學」為名,旨在揭明僅以文學為考量。封面設計、內文編排簡單樸實格調高雅,內文又以系統、主題式的編輯規劃多個專欄,內容豐富多元。
.1970 年畫面呈現《現代文學》雜誌社中三位代表人物的工作日常。《現代文學》雜誌於 1960年創刊,將西方詩文及藝術潮流翻譯介紹給臺灣的文人們。可以找找看,畫中隱藏了哪位西方作家的名字呢?
.復刻文學刊頭:現代文學雜誌作家白先勇在就讀大學時號召同學如歐陽子、陳若曦、王文興、李歐梵、劉紹銘等人創辦,在臺灣文壇橫跨了60、70及80年代,兼容並蓄,是探索臺灣現代主義文學發展的重要資料,為當時的新銳作者披露了許多具有實驗精神、風格創新的作品。
藝術家簡介
CHIH制図所 凱蘿
臺北人,從事設計工作多年後,於30歲時到英國研讀插畫研究所。目前有一個家,與兩隻貓隱居都市叢林,同時也是個園藝大師。她對空間表現特別有感,作品用色熱鬧、畫面卻安靜;在她的劇本裡,氛圍是神秘而疏離的。習慣以攝影或電影的構圖手法,揉合本能追尋的復古色彩,實現畫作中的架空場景。繼續閱讀|回目錄
②-⑤ 文學不在書裡,在街景裡
一條街的時間與時光
透過無數家庭、店家、居民、路過的人
每一個真實的生活
將同安街這條路縮放為一段與之交疊的人生
這條我們都必須踏上的道路
不論當你往前或是留在原地
這條街將陪伴著你一起
作品沿同安街設置,在不同的地點選用相異質材與手法書寫,內容上選用與同安街區相關的文本段落,藉此與創作地點呼應。臺北聖道堂挑選與外牆相近色系的質材,使用油漆書寫;老字號的白雪洗衣店與紀州庵文學森林外花園,則以透明卡典描摹;施洛德花園紅木門、同安街103號巷口特別選用鐵件割字,讓作品隨時間逐漸出現鏽蝕,與周遭街道氛圍融合為一景。
藝術家介紹
今晚我是手 | 吳季禎
作品以文字及影像為主
喜歡影像因爲每個人背後的經歷不同而帶來不同的感受
再加上文字時常造成他人的誤解
當影像與文字結合時所引起的雙重誤解
如同人生/生命/生活那樣矛盾繼續閱讀|回目錄
⑦、⑧ 厚片讀詩
不論時間是晨昏晝夜
不怕天氣是陰晴雨霧
不管心情是酸甜苦辣用一片吐司的時間
讀一首療癒的詩
若一首不夠,那就再來一首
以吐司=讀詩的諧音趣味,邀集詩人須文蔚、臺師大噴泉詩社從生活百態中提煉詩意,化作一首首結合插圖的作品,裝飾於兩店外牆,以吐司補充能量,以詩作滋潤心靈。開展期間,店內亦有限定的厚片吐司包裝,讓民眾有機會將厚片讀詩一起帶回家。
藝術家介紹
須文蔚
詩人,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授。東吳法律系學士、政大新聞碩士、博士。創辦臺灣第一個文學網站《詩路》,曾任《創世紀》主編,《乾坤》詩刊總編輯等。出版詩集《旅次》與《魔術方塊》、研究《臺灣數位文學論》、《臺灣文學傳播論》,報導文學《看見機會:我在偏鄉15年》(時報文化);繪本《月牙公主》等。
臺師大噴泉詩社
臺師大噴泉詩社於民國五十六年創社,現已是第55屆。前身為師大國文系學生自組之「細流詩社」。取名「噴泉」,乃是義取其水量滂沛壯觀,詩之靈泉如水流,源源不絕之意。歷屆社員除了在朗誦及文字創作有所耕耘外,亦積極開發現代詩的N種可能,以及各項跨領域交流。繼續閱讀|回目錄
⑧ 87–1方櫃
臺灣日常的居家方櫃,是戰後初期留存在臺灣的特有設計。經常在老家所見,常常放置照片、瓷器或蒐集品成為在生活功能之外的展示空間,融合成為臺灣特有的風格,屬於家的符號與記憶。以方櫃作為歷史參照,展示空間與珍藏之物為家的形象,以及同安街(社區/家)藏頭詩(文字),文字放進跑馬燈,解構方櫃成為幾何結構,鏤空背後的框景,文字與日常風景也就成為珍藏與展示的存在,從歷史與家族記憶,在這有文學底蘊的同安街出現文字,家在這共同的街區,與生活中靜謐的時刻慢慢浮現。作品上的編號,標示著所在地施洛德花園。
藝術家介紹
張乃仁
出生於臺灣苗栗。畢業於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造型藝術。主要創作為錄像、動力裝置與複合媒材,關注自然原生與媒體之間的分裂與流變,時間與時間之間的連結,物質與自身的感知關係,試著述說影像面對自然的種種鄉愁。繼續閱讀|回目錄
⑨ 啟事(Notice)
以昔居紀州庵的作家王文興其小説《家變》為楔子,以本次街角工作坊共創成果為骨幹,創作出這件現地製作的聲音裝置。轉化後的視覺與聲響元素如一片片拼圖,於觀眾穿越長廊時拼湊出一個時代的截面。工作坊參與者所搜集的環境錄音、街坊影像與「遺失」某一事物的個人經驗,像是日常不經意的碎片,與舊報紙上頻繁刊登的啟事交織,體現了小說中如詩歌般的重複句與雙線交錯倒敘節奏。
藝術家介紹
紀柏豪
兼具社會科學與音樂背景的創作者,也是融聲創意工作室負責人,作品經常以新興科技來實現創意運用,本次作品中即經由機器學習來實現部分圖像生成。融聲創意自2017年成立至今,專注於音樂與科技間的藝術,除廣泛參與各類藝文展演與教育推廣活動,也積極建立國際合作網絡,期待能鼓勵更多人勇於實驗靈感、創作未來。繼續閱讀|回目錄
① — ⑤ 文學家出沒中
利用擅長的肖像畫作,讓臺灣文壇關鍵推手林海音、重量級詩人余光中出沒在中山街區,身穿經典的旗袍、西裝,走過巷弄街角、品味尋常簡單的日常,利用各自的感性磨練文學作品,實體人物再現和空間場域產生新的溝通,讓人們透過有趣的體驗方式,認識臺灣重要的文學創作者。
藝術家介紹
Johnnp
擁有多重創作身分。插畫作品早期以極簡線條詮釋裝飾藝術,透過音樂作為靈感,近年以極具辨識度的幽默人像作品,展開各式跨界品牌及媒體合作,並不斷找尋新媒介呈現插畫創作,受邀於國內外各店家櫥窗、藝術空間合作大型作品。繼續閱讀|回目錄
⑥ 街角文字
街角微改造|《街角文字》 — 宋政傑
展出地點|中山雙連街區
展出日期|2021/11/5–2021/12/5
街景反映著一個國家的文化,不管是商業或者文化保存,都可以從街景中反射,如同筆跡映射書寫者的個性。呼應中山一帶濃厚的藝文氣息,邀請街區的獨立書店、文化品牌擔任選詩人/創作者,挑選、創作能回應「當下」的詩文,搭配在街區上採集到的不同文字,不管是招牌、塗鴉、告示......,最後將文字與詩句融合成一座座招牌。就算是習以為常的街道,只要耐心觀察,便能發現存在許多讓人會心一笑的事物,讓我們用簡單的文字,帶給大家不同以往,能有片刻觸動的作品。
藝術家介紹
宋政傑
出生勞動節,大學就讀工業設計,曾任職於洋蔥設計、奧美,比起一個設計師更像一個廣告人,現為自由接案,以平面設計為主,領域涵蓋平面、動態、插畫、網頁、策展。設計之餘,在Justfont開設的字體研修所擔任標準字導師,教授如何玩字,在2018參與策展好漢玩字節——好漢市井展區。作品曾參展於臺灣設計師週、白晝之夜。並榮獲臺灣金曲包裝設計入圍、亞太設計、漢字設計雙年展......。繼續閱讀|回目錄
厚臺北|其他活動資訊
詳細請至:
・Facebook:臺北市文化局-設計臺北 Design For Taipei
・Instagram:設計臺北Design For Taipei
・Accupass活動通:2021臺北街角遇見設計 厚臺北
查看更多最新消息